目 次
本刊特稿
“分消走泄法”源流与证治 毛德西 227
新冠肺炎中医防治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神经系统影响的中医认识 任非非,郭蓉娟 2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特点 李修元,李茂,敖素华,唐倩 236
基于膜原理论探讨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干预 常孟然,林燕 239
论著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儒学渊源 贾成祥 243
“带下”本义与狭义化过程中的“误读”现象 黄天骄,王育林 247
从生长化收藏看五运六气理论 崔人匀,刘寰宇,杨涛,郝力争,陈健,安炯俊,李忠 251
从“肾藏精”探讨补益肾精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史扬,柳红芳,郭燕,南茜,安至超 257
易医脐针治疗干眼症 张云舒,张珊,王子辰,袁宏伟,刘云霞,李昕蔚 262
《濒湖脉学》研习与思考 张锦祥,黄遂和,邱芬梅,颜芳,齐玉茹 267
妇科汗证治疗浅析 丛慧芳,高强,杜娟 271
基于扶阳理论与内阳外阴本体结构理论次第治疗阳虚盗汗 梁新梅,刘布谷,郑盼,翟阳,莫雪妮,龚胜男,陈梓焜 275
竹叶石膏汤方证与临床 袁慧敏,孙燕,张玉鑫,郑丰杰 278
基于“木郁达之”探讨疏肝健脾法对乳腺癌骨微环境的影响 杨瑷竹,李然,刘立萍 282
《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类方剂应用分析 李丽君,赵昌林 285
从少阳为枢论治肝癌合并抑郁 姚嘉良,刘海涛,赵外荣,田建辉 289
韩懋“一气流行”说学术思想及临证运用 汪剑 293
“养子十法”调节儿童五脏 赵智源,黄岩杰,丁雪颖,彭超群,李相珍 297
《金匮要略》“阳前通”“阴前通”浅析 胡冠书 301
基于小肠阴火诊治口臭 殷凤,张怡,李斌,郝彦伟,李佳欣,喻俊榕 305
从《伤寒论》5条或然证条文看仲景对《神农本草经》的继承与发展 陈国吉,王健 309
述评
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陈翠,汪小波 313
中髎穴古今研究说略 羊璞,惠建荣,高霞,张英子,効迎春,庞苗苗 318
中药复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进展 张海东,曲妮妮 323
流派研究
龙江韩氏妇科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经验 韩延华,齐娜,冯聪 328
名医心法
吕海江从郁论治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马宏杰,冯磊,吕海江,周尚坤,娄艳蕊 33
俞根初藉阳明以治六经病 范顺,郭蕾,尚懿纯 337
任青玲基于己亥年运气学说从脾论治外阴硬化性苔藓 卢雯湉,任青玲 340
王彦刚治疗脱屑性唇炎经验 杨天笑,王彦刚,袁宗洋,王晓梅 345
实验研究
针刺对帕金森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 宋蕙杉,白妍,王顺 349
基于Sema3A/NRP-1/PlexinA体系探讨温阳通络方拮抗类风湿关节炎嗜神经侵袭的机制 吴晶金,李玲玉,栗荣,殷世云 356
紫草素对人大肠癌HT29细胞化疗增敏作用研究 孙艳华,徐建立,李明,曹学彬,董路,孟小晶 361
铁皮石斛总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的影响 闫建华,许晓玲,李荷莲,王高伟 366
熊果酸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谢剑琳,吕君楠,胡洁,杨晓龙 371
皂白散治疗足癣的实验研究 郭蛟,冯捷,谢作哲,解豫苑,赵东科,闫小宁 377
方药研究
基于生物信息学整合分析醒脾舒肝汤调节自噬治疗中医郁病的分子机制 杨仁义,龚翠兰,车雄宇,颜思阳,周德生,傅馨莹,陆展辉 382
砂烫对大枣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刘世军,鲁静,张娱,宋忠兴,崔春利,许洪波,刘红波,张军武,王少程 394
临床研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舌象与骨髓象相关性研究 黄晓华,杨洪涌,邹小秋,刘增慧 399
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分类探讨 黄钰萍,王熠慧,安振涛,朱方石 406
耳穴表面物理特征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刘晓铭,黄旭辉,张丽,邓斌 410
菖蒲郁金汤治疗病毒性脑炎 缪亚秀,柯进,戴其军 414
益气利水方隔药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冯惠娟,刘彦妍 420
火针经筋疗法联合枢经推拿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袁经阳,周小华 425
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庞智文,刘宜军,周方园 430
灸贴补虚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失眠 蒋倩,李芳 435
中医文献
不同数据分析方法用于出血性中风证候分析的对比研究 张琳婷,张根明 441
李冀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 刘仕琦,李冀 446
《易筋经》成书及版本考略 荆达,李华荣 450